接力尋根--
與馬偕曾孫女 Leslie Mackay Jenkins 伉儷談家史
撰文:林一真
與談:林一真 蔡碧華
攝影:黃世豪
2014年3月19日下午二點鐘,天氣晴朗舒適,我們在台北國賓飯店十一樓的小會議室,和馬偕博士第四代曾孫女 Leslie Mackay Jenkins 及她的先生 Dr. David Jenkins 共度一個美麗的下午。這是馬偕醫學院第三度邀請 Leslie 伉儷來台。Leslie 不喜歡被「訪問」(interviewed),我們原本也只是想要請 Leslie 和 David 說家族逸事,並且聽他們對臺灣,尤其是在馬偕醫學院的我們,有沒有想要說的話。
六十年前的團圓
攤開一張A4大小的簡單族譜,我們聽 Leslie 由她九歲時來台灣過暑假的故事說起。那次來台,Leslie 單獨從加拿大溫哥華坐飛機到台灣爺爺奶奶家住了兩個月,小姑姑 Margaret 來接機。爺爺偕叡廉博士(Dr. George William Mackay)有空時帶著她坐三輪車、又和奶奶及小姑姑在花園中摘葡萄。家人還把大姑婆媽連 Mary Ellen 的孫女淑真接來陪她玩。上飛機回加拿大以前,奶奶敎 Leslie 唸台語聖詩。Leslie 以相當快的速度以台語唸了長老教會舊聖詩第64首第一節「我目舉起向天,上帝所站所在,上帝冥日無睡常醒,顧我到攏無害。」這可是橫跨將近六十年歲月的記憶啊!

接力尋根
David 在一旁溫柔的幫忙,Leslie 娓娓告訴我們,馬偕博士兒子偕睿亷 George William Mackay 牧師一家人的脈絡。 這一回,Leslie 和 David 帶來馬偕家族從蘇格蘭起源的家譜和家徽別針、私人信函、照片和書,我們會珍惜地辨識、扒梳和分享。茌台灣已經有相當多的馬偕研究之時,我們願貢獻五餅二漁。這只是小小的一步,我們想要為台灣和世界作的事是:一起接力記錄馬偕博士和他子孫後代在各地的美好腳蹤!知道根,就知道成長的方向,至盼和馬偕有關的肢體同心配搭,還原歷史也開展新頁,共融又共榮!
如歌的行板聯結大馬偕肢體
這次來台,Leslie 和 David 相當低調,除了來馬偕醫學院參加五週年校慶、和我們聊趣聞與歷史、到淡江中學掃墓和參觀馬偕醫院院史館以外,大多在國賓飯店休息,很少要我們照料。
三月十七日入夜,秘書室懷貞由機場接兩位長者到國賓,本校魏耀揮校長獻上蘭花,風塵僕僕坐在輪椅中的 Leslie 開心地表示喜歡這花。三月十八日兩位輕鬆休息,一真送簡單晚餐來時,Leslie 還展示二人坐計程車去買的一個精巧手錶,是David 送她的禮物喔!三月十九日晚上,Leslie 伉儷和本校主管在北投樸素的「上享」歡聚。三月二十日中午 Leslie 和 David 伉儷在耀揮及一真的陪伴下來到淡江中學,為安葬於墓園的馬偕博士家族獻花並參觀校園,和前任校長姚聰榮、現任校長劉建政、純德小學外語部 Ms.Tania Meyer、董事會秘書柯賜賢及加拿大傳教士 Ms.Louise Gamble 在「尋根園」中用午餐。我們也向主持校史館的蘇文魁長老表達希望學習和共享馬偕史料的心意。接著,由一真陪伴兩位到台北馬偕醫院的院史館,陳景松牧師、鄭頌苑牧師和多位同仁熱情接待,Leslie 就像回到家一般開心。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本校第五屆校慶,也是馬偕博士第一百四十歲的生日,Leslie 伉儷一早來三芝參加了呂耿明 老師的書法篆刻展開幕、也全程參與校慶感恩禮拜、接受校長頒感謝狀,並上台致詞,中午和董事及許多貴賓在「家居園」用餐。由於第二天早上十一點 Leslie 伉儷就要出發去搭機,一真因要回三芝參加校慶園遊會,由秘書室玟澂接力送機。臨別依依,我們在國賓把學校送的紀念光碟、T-shirt、陶杯和鳳梨酥一一拿出來看,彼此擁抱祝福。對於未來,Leslie 已經在規劃下一個旅程。

「我也願意再回來台灣!」她的眼神閃亮!
四月上旬,我們接到 Leslie 和 David 的謝卡,仍然如是宣告。
馬偕博士第五和六代子孫
馬偕博士第五和六代子孫和目前 Leslie 和 David 安居在離溫哥華附近的 Osoyoos。David 於2013年退休,兩人享受家居生活和旅行。他們的兒子 Marc 擔任警察,在溫哥華國際機場的Richmond 地區服勤。女兒 Michelle 從事護理工作,Marc 曾在2010春天陪父母來臺灣,參加馬偕醫學院的第一屆校慶。這次旅行讓 Marc 打開心靈的眼睛看到自己的高曾祖父 Dr. George Leslie Mackay 對臺灣敎會、醫療和教育的影響深遠,他表示希望能多學好語言再回臺灣。女兒 Michelle 怕坐飛機,一直沒有來過臺灣,Leslie 倒希望孫子和孫女能到臺灣,認識幾代祖先所熱愛的這片土地和人民。
馬偕精神我們薪傳的是什麼?
馬偕博士的家族中有教育家、地理學家、牙醫師、護理人員、作者、敎師、祕書、圖書館員和警察,在各自的崗位上善盡責任。
「馬偕精神是什麼呢?」我問。
「馬偕家族的精神就是--充滿研究和行動的熱情!」David 說。
David 本人在去年退休時,捐出自己牙醫診所設備,讓有使命感的醫師接力使用,為有經濟需要的患者提供非營利的服務。義人的後代,連配偶都關懷弱勢,正與馬偕博士當年為台灣民衆拔牙義診的氣度相互輝映!
Leslie 伉儷不辭長途跋涉來台,短短六天,出入多由 David 親自推著輪椅,Leslie 坐在其中,活潑的靈魂不受輪椅匡住,宛如潛水鐘裡飛出來的蝴蝶。讓宣告要傳承馬偕精神的我們心領神會:把愛給出去,熱情地活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