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摘要:
筱曼老師先帶著大家看CI調頻實際案例影片,並介紹在進行幼兒調頻時的注意事項,接著藉由投影片,介紹進行調頻時的六個步驟,以及要注意的大原則,在第一次開頻,孩子第一次接觸到這麼多聲音時,可能會有驚嚇或哭泣的表現,需先和家長說明,並耐心地調整刺激量,此外也需諮商整天配戴CI的重要性,及語言發展的部分。講解完課程後便進行課堂測驗與討論,根據上課影片及投影片所提到的內容,觀察學生是否理解並進行答案的討論。 最後老師也補充健保、社會局對於CI個案的補助對象、條件及補助的內容等,另外也提到對於幼兒調頻,無法配合行為測試時可採用的方式,總結而言,這些都是一些大方向,實際調頻時還是要根據個案的表現來做調整。
心得 :
在進入臨床實習後,尚未遇到CI調頻個案之前,老師的線上實習課程幫助我們先了解到,在進行小兒個案開頻時的真實狀況,在調頻時的進行步驟,以及量測孩子電極刺激量時可以採用的方式,有了一個大原則後,接下來就是要根據家長及孩子的反應來做相應的調整。
在電子耳植入年齡下降後,聽力師在進行小兒電子耳開頻調頻時就會有更大的挑戰,年齡較小孩童對於聲音的反應個體間的變化很大,如果都沒有什麼反應就很難了解刺激量是否足夠,好在現在調頻軟體以及電子耳的進步,可以藉由神經遙測的方式推估個案可能的舒適音量範圍,有了可參考的標準後再進行調頻會比較順利。
藉由老師的課程講解、案例解說在加上個人經驗的補充,讓我們在實際碰到調頻個案之前,就有先備知識可以先充實自我,能先藉由影片觀察到幼兒電子耳開頻的實際過程是很特別的經驗,也幫助我們在未來如果遇到這種年紀較小個案無法完全配合調頻過程時,能夠有一些技巧來進行後續的處置,在這次的課程中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