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教師專業成長、促進教學理念交流,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於114年6月5日與6月12日舉辦「113學年度教師教學與研究交流分享會」,分別以「創新教學與課程改革分享」及「傑出教師教學經驗分享」為主題,邀請具備豐富教學實務經驗的校內教師,分享其教學歷程中的寶貴經驗。
在6月5日的分享會中,護理學系余珮蓉老師以「建構虛擬醫院融入ARCS理論於護理教學之成效」為題,分享其如何以學生學習動機為出發點,進行課程設計與創新實踐。余老師指出,傳統教學方式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嘗試導入結合臨床實境與數位科技的虛擬產房教學平台,並融入ARCS動機理論的四大要素進行課程模組開發。透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明顯提升,學習成效也實質成長。分享中亦提及平台建置過程中的挑戰與突破,以及學生實際使用後所帶來的回饋與轉變。根據活動後的前後測結果,教師對創新教學策略的理解程度平均提升達1.69分,顯示本次分享有助於教師掌握數位教學應用與學習動機理論之核心概念。
6月12日第二場分享會,則由113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醫學系周迪侖老師擔綱講者,以「教學傑出教師之路:從自身的角度看待如何獲選教學傑出教師」為題進行分享。周老師以幽默風趣的語氣,真誠分享自身從初任教師摸索前行,到逐步凝鍊教學理念、建立自我教學風格的歷程。他強調自我定位、教學熱忱與理念引導在教學專業發展中的關鍵角色,並自我定位為兼具「學術商人」與「教育家魂」的教師,致力於以跨領域課程設計、制度參與以及教育使命感作為教學核心。此外,周老師亦分享申請傑出教師的實務經驗,從制度理解、資料準備、成果呈現到理念表達,提供具體且實用的建議與方向。活動中,他提出AI輔助產出的教學指標作為自我反思與檢視的工具,引發參與者深入思考。根據活動前後測結果顯示,參與者學習成效平均提升1.19分,顯示分享內容具啟發性與實用性。
兩場活動的參與者整體滿意度皆達4.8分(五點量值),不僅有效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也強化教學現場對創新實踐與理念引導的重視,為教師專業成長注入更多動能。

▲教師發展中心陳貞蓉主任頒發感謝狀予講者余珮蓉老師

▲余珮蓉老師分享其創新教學之架構

▲參與者專注聆聽講者分享

▲余珮蓉老師介紹產房虛擬平台

▲教師發展中心陳貞蓉主任頒發感謝狀予講者周迪侖老師

▲參與者專心聆聽周迪侖老師的分享

▲周迪侖老師分享個人的教學定位與理念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