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4月20日教師發展中心於D403教室辦理「111學年度教師教學與研究交流分享會(六)」的活動,此次邀請醫學系曾祥洸助理教授,也是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及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與大家分享「血腦屏障、概念圖、高齡社會面對面」的主題。
曾醫師解釋了他所選擇的主題背景,這是因為他在感染科待了多年,早期的研究專長是隱球菌腦膜炎,這種疾病是通過血腦屏障進行感染並進入照護階段的一種疾病。PBL小組學習的共同目標是製作一張概念圖(concept map),不僅在專有名詞上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在關鍵詞之間的討論。隨著時間的推移,曾醫師因致力在家中長輩的照護,於是化身為老人醫學專家。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預計於2042年突破七百萬人,並維持七百萬以上的規模,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來到最高鋒,我們應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呢?隨著年齡增加,人的身體自然出現各種「抗壓性」症狀,例如:血管病變、癌症、多重用藥、長時間久坐不動、營養不良、肌少症、口腔衛生、視力、聽力、認知能力下降、憂鬱症以及社群隔離等,因老化而走向衰弱末期。曾醫師在分享會主要介紹馬偕醫院推動的九種不同樣貌的老人「醫療照護紅綠燈」,將臨床衰弱等級分成九級(Clinical Frailty Scale, CFS)。其中,CFS1-3主要著重於長者整合照護,CFS4-6則需要進行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CGA),因為患者有老年症候群;至於CFS7-9,則是支持與緩和照護指標,尤其是CFS8和CFS9,許多國人不清楚可用健保安寧緩和給付。
曾醫師在演講中提到,若是CFS1-3等級的病患來馬偕醫院就診,有很大的機會能成為健康長壽的老人,他認為這是他主要的使命之一。舉例來說,像今年已經95歲的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老師,仍然活躍並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樣的人口紅利是不可或缺的。此外,曾醫師也帶領學生到社區進行醫療照護,在地實踐社會責任計畫,開展跨領域的醫療諮詢活動。
最後Q&A時間,有麗卿教務長、恩慈老師、淑惠老師向主講者回饋以及提問,會場充滿感人的氛圍。本場活動共計28人參與,活動整體滿意度4.92 (五點量值)。

▲圖1教務長致詞

▲圖2現場實況

▲圖3講者說明簡報內容

▲圖4老師踴躍提問

▲圖5教務長頒發感謝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