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活動回顧]  107學年度 醫學系未來的我「戰鬥吧!急診鋼鐵人!」演講

撰文:馬偕醫學院醫學系系學會學術執行部 黃立娜

攝影:馬偕醫學院醫學系系學會學術執行部 謝秉軒/游喻婷

108年4月8日由醫學系、系學會與心諮中心於本校國際會議廳合辦醫學系未來的我演講活動.本次活動非常榮幸邀請到網路上擁有十幾萬粉絲、喜歡以圖文分享”醫路”上種種奇事與感動的急診熱血醫師—魏智偉主任,和馬偕醫學院三系的同學分享他生活中的戰鬥、以及他如鋼鐵人般高壓緊繃的工作環境中,存在著的非常多極為溫暖、足以融化人心的故事及感悟。。

一開始由醫學系周逸鵬副主任開場介紹講者魏智偉醫師,周副主任同時亦是學校解剖學教師,他風趣談及解剖學的有趣以及與未來執業之連結,也熱情歡迎魏醫師的遠道而來----當魏智偉醫師一上台,他幽默的說副主任為解剖學打廣告、他也想為急診打廣告,他想與同學們談談他進醫學系的契機、作為醫師,他曾困惑與掙扎之處、他以圖文分享醫療故事目的、以及許多自己作為急診專科醫師這個角色,心中深深保存的故事與信念。

畫出生命樣貌的急診醫師

魏智偉醫師當的不只是醫生、他也利用其他管道傳達自己的想法、故事----作為一個熱愛美術的人,他高中時對未來的諸多想像其實不是在杏林、而是成為設計師!但因為希望為並沒有醫療相關背景的家人們,提供專業的醫療關心與資訊,他毅然走入醫學院。幸運的是,現在他不只成為一位優秀的醫生,也同時發揮繪畫興趣,讓更多故事被看到。

魏智偉醫師想讓更多故事被看到。他提到現在很多還有很多民眾不知道急診是一種專科,不知道是18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急診醫師在第一急迫的現場為生命把關,他們比內科醫師更熟悉如何處理外傷,比外科醫師更熟練處理心臟衰竭,但台灣的急診醫師非常不夠,醫學生們擔心濫告、擔心工時、擔心醫療暴力,許多新聞與分享由於著重的觀點不同,導致大家總有醫病關係不良、醫界黑暗的觀感,許多醫學生往往選擇”不看人的科”、”看不死人的科”、”不看正常人的科”、”一般人看的科”而剩下的,就是內、外、婦、兒、急。。

「但,換個角度看完全不同。」他想讓更多故事被看到。他開始畫畫說出來。。

...曾經的困惑掙扎

當初走上從醫之路的初衷是為了家人,但魏醫師提到,因為家人擔心打擾自己工作,家裡有人生病自己卻往往是最後知道的。外公去世時,那同一時間他在急診室成功挽回一位病人的生命,當家屬萬分感謝他時,他心中卻百感交集----。

一天到晚維護民眾的健康,卻無法為家人做到什麼,明明是為家人而選擇走入醫學系,卻根本不算完成了初衷,魏醫師曾深深的自責。

他也提及醫療給付的問題,他舉一個心肌梗塞幾近猝死的病人例子,他為病人心臟按摩、插管、甚至電擊9次,好不容易讓病人恢復呼吸心跳,整個過程的高度壓力與急迫可想而知,但其實給付是不高的,以心臟按摩跟休閒的腳底按摩比較,他幽默認為其實後者CP值還比較高;類似的是氣管插管,他曾為一個口鼻冒血的孩子氣管插管,完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才讓孩子血氧恢復,背後承受的壓力如此之大,但他也提:或許通水管CP值更高。在身心壓力、技術與所得全盤而論,他在實際面感到不公平與需要改革。

那些不在大眾想像中的故事

醫療黑暗嗎?為家人走入醫界,卻未達到初衷;談及CP值也有些洩氣;甚至五大皆空也顯示醫學生對職場的憂慮;但魏醫師直言,當急診醫師十年,他看到的正能量故事更多,所以他創立圖文專頁分享生活,鼓勵與衛教民眾更多,也鼓勵同業轉念----我們與病人應該站在同一陣線彼此信任對抗疾病,不是先擔心所得,不是先注重明哲保身,一起戰鬥對抗疾病才是最重要的首念。

醫院是充滿溫度的,急診室也是溫暖的。

魏醫師曾聽過一位光頭、刺青、講話凶狠的大哥在病危的父親身旁說:「我愛你」

他在一位發生意外,到醫院已無自發性呼吸心跳的傘兵身上,從他的術後恢復到復健,看見生命的強韌與無限希望。

他曾在一位少年17歲時挽救他因重大車禍垂危的生命,少年19歲時又掛急診時,屁孩般的舉動卻讓他深深感覺兩年前努力的值得、少年的生命有了機會與萬分可能。

他親自為自己的第二個兒子接生,心中都是激動呼喊「 我是全世界第一個抱到你的人!」

他為一位牙痛的病人發現其實是心肌梗塞問題,成功救回大有可能因不在意而急轉直下的病情。

轉念,從看見許多黑暗,轉移目光,會發現醫院是個能不斷感動自己的地方。

信念

走過許多風景後

急診醫師的生活,快、狠、準太重要了,快才能把握黃金時間,因為永遠不知道病情下一刻會發生什麼轉折,清晰快速的思慮才能緩解急症;狠才能在慘不忍睹的情況下保持冷靜與專業救治病人;準才能在同一種病徵中,看出或許很深的原因,也才能做最適當精確的處置。魏醫師談到,他便曾在一個缺氧且意識不清的孩子身上,透過詳細觀察與推論,發現原來是非常離譜的毒品中毒導致,也才能對症給予恰當的急救。

「除了醫”生”」魏智偉醫師說「學會好好醫”死”、醫”心”也是重要的人生課題。」做為醫護人員,尤其身在急診室,需要去面對很多失敗,總是擔心病人在自己面前死掉;但又有時,是醫師也無法阻止的死亡;有時則需得謙卑接受病人選擇死亡的決定。

曾有個案例,家族成員們擔心90歲的爺爺若接受很大的手術,風險太大且預後不好,即使那個手術是唯一治療好爺爺的機會,也想不接受,但爺爺流下眼淚,爺爺很想活下去----最後尊重爺爺的意願,手術後,爺爺十分硬朗。

還有一次,一位總是需要來回奔波醫院,長久住院的病人,跟醫師表達在生命最後,想要生活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想要回家----魏醫師讓她回家了----幸而她完成了心願,在最後失去意識要走時,在最想在的喜歡的家,有著最愛的家人陪伴著。

放手,也是一種治療。

還有許多的故事,將老伴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最終仍做好心理準備、希望老伴能有尊嚴善終的婆婆、因為長久生病好久沒一同出遊,在氧氣罩下全力擠出微笑,留下與老伴最後合照的老夫妻……魏醫師說,或許選擇死亡,沒有那麼難,在急診室不是只關心急救成不成功,身為醫師,重要的是在做決定時,是不是確定那是自己、家屬與病人都覺得的對病人最好的決策;而在自己的生命道路上,想像若是自己的最後一天,”四道”----道別、道愛、道謝、道歉,有還沒完成的嗎?。

醫心

才走得長遠

醫心,就是照顧自己、病人與家屬的心。

當病人或家屬有看似無理取鬧的就診原因或擔心時,別不耐煩,而是轉個說法解開他們的憂慮。

而或許在未來進入醫院後,我們都可能遇到煩心、不公、高壓的事,但不要成為負面力量,而是轉念把正面放大,心累的時候,就換個角度思考,就想想魏醫師今天說的許多故事,那些情感的流淌,那些溫暖的篤定存在。

人生就像一面鏡子

你笑,它就笑;

你哭,它就哭。

100個人中,不要因為1個挫折,否定自己過去的所有努力與99個救過的人

主持人醫學系周逸鵬教授致詞。。

主持人醫學系周逸鵬教授致詞。。

魏智偉主任分享急診的故事與信念。

魏智偉主任分享急診的故事與信念。

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溫柔。

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溫柔。

會後講者與同學們合影。

會後講者與同學們合影。

 

回電子報首頁


活動回顧